從痛風求診與驗光流程說起
痛風求診
我在30歲之後,膝蓋就開始隱隱作痛,因我自己在當兵服役期間有做過關節鏡手術,以為多年後舊傷復發。
於是開始求診,但一直看了許多醫師都沒有看好,照了X光片與MRI等,只知道膝蓋有發炎,但也只能吃止痛藥,從骨科轉到復健科,10年來一直反覆疼痛。每次我去看診,就先自述病史,醫師一聽到病史,就開始做理學檢查與X光檢查。但也只是開止痛藥與告誡要復健。
其中比較誇張的,在一個復健科醫師建議下,施作了PRP自體血小板療法。前後花費了快10萬,標榜用再生組織強化來解除發炎,施打完後大概舒服了半年,然後又開始復發。
也聽聞一個醫師說,要把臀肌與大腿肌肉練好,就可以減緩膝蓋發炎的機會,於是我開始進健身房,但大腿是粗了些,屁股是翹了些,但是膝蓋的疼痛,還是三不五時發作。
然後,自詡為讀書人的我,還開始看網路文章學理療,開始用艾灸與熱敷,石墨烯的護膝墊也買,希望多少緩解疼痛。
到最後我就放棄了,因為已經花了我太多時間、交通、金錢及心理折磨,所以這一兩年來,一旦有疼痛,我就會去藥局買布洛芬500mg,搭配肌肉鬆弛劑,吞下去,讓自己晚上睡覺好睡些。白天痛就痛吧,反正不要蹲下就還忍得住。
後來,逢朋友貴人指點,又介紹另一位骨科醫師給我,我心裡一開始去看診的意願是不高的,但想說死馬當活馬醫,就安排一個月後的看診時間(可以看得出一開始優先度不高)。
到了看診時,醫師很仔細聽了我自述了快3分鐘的病史,然後叫我做了幾個姿勢,直接跟我說,你應該是痛風,不過要抽血來確認,在照個X光看看。
那時候,我驚到了,我是痛風?我是一個吃飯清淡,不吃炸不吃海鮮的人,體脂肪也控制良好,我會有痛風?結果抽血一出來,果然尿酸很高。
醫師跟我說,痛風80%是體質,20%是飲食,而飲食只是誘發因子,但不是主因,但卻只要一尾蝦子或是一瓶啤酒就有可能誘發。開了秋水仙素(痛風藥),叫我回去吃,然後每天喝水超過2500ml以上,加上一個食物禁忌指引。而這全程的花費,只是掛號費加藥費總計台幣250元。
我一開始還是半信半疑,但事實上過了一個月,膝蓋除了有一天緊緊的,其餘時間都良好。而我睡的安穩了。我現在終於明白,為何長輩他們去看醫師還要去問神看那位醫師,因為看醫師有時候真的還要點運氣。
以上絕對沒有對於任何醫師不敬的意思,我相信台灣的醫師養成訓練,專業度絕對夠,只是可能在思維上,也許我一開始都介紹病史,帶領醫師走向錯誤的思維,導致我自己被診斷結果都錯了方向。而最後一位醫師,他只是簡單的思考,就得出正確的結論,然後就簡單的結束了我這10年來的求診過程。
驗光流程
最近也有一位客人找我驗光,一直抱怨眼鏡很不舒服,配了好幾副眼鏡都還是很不舒服,看遠清楚但看近完全不行。然後說以前眼角膜有傷疤,大家都說他很不好驗。
我一看他的眼鏡度數配了近視-3.75D/散光-2.50D,然後電腦驗光出來也是接近這結果。而用角膜地形圖檢驗角膜,的確可以看到傷疤很明顯。
我此時補捉到了關鍵字是「不舒服」、「遠視力可但近視力不行」,心想可能度數過頭,散光要調整。照我的思維開始幫他驗光,結果,度數只有-1.00D,完全沒有散光。
直接跟客人說結果,他大呼不可思議,而且實際製作出來的眼鏡又清楚又舒服,看近也完全沒有問題。而他配置鏡片的價格是以前的1/5,只耗費2天工作日等待。
而我只是花了約15分鐘幫他驗光。他一開始還覺得我很不專業,看這麼快,以前的驗光師都花費很久時間反覆確認。我只是委婉的說,可能他之前的驗光師太相信電腦,所以才會比較久,誤差比較大,時間花費比較久。
簡單是複雜的極致
這兩個都是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合在一起講是因為幾個點:
- 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維會常常陷入誤區,而我們已經被訓練成一旦有前期資訊,我們就會輕易的放棄思考。
- 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2文錢。而最難的是找到懂得絕竅的人。
- 人總是會被新名詞所吸引,總是以耗費時間量來衡量價值,像我的客人被我15分鐘結束的流程嚇到,一開始還覺得我很不專業。
- 現在的社會似乎是你不用很專業,只要別人覺得你很專業就行。
我們的教育或是整體的社會思維都好像似乎喜歡複雜化,名詞化,新潮流化。導致現在讓很多人思維都改變了。大部分人都是知識上的學習者,實務上的學習者真的很少。知道但無法做到;喜歡出書的很多,做出來的很少;寫書出來是知識,做出來是實務。
道德經有說:「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簡單本來就是複雜的極致,為此有感,作一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