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
手機螢幕摔了,出現裂痕,如果不修理,裂痕會永遠存在,甚至還會擴大。但如果腳因為撞擊而有了淤青,不去管它,大概2-3周,淤青就會消失。差別在於我們是個生物體,我們的身體有一定的修復能力,這就是「穩定」,或者你可以說是穩態。穩態的好處在於可以利用整體身體的確定性來消解細微的變化帶來的波動。但變化是永遠存在的,而變化帶來的偏差如果超過穩態能夠承受的範圍,原本的穩態就會被打破。被打破後每個人產生的結果也不相同,而我們無法用現在的學理解釋時,常常會歸納為一個萬用名詞-「體質」。
變化
A先生是我執業服務對象,約35歲。他在兩個月前配了眼鏡,這一週來找我說眼鏡不清楚,想確認我是不是驗光有誤差。我一複驗,發覺近視加深了100度,覺得不妙,請他一定要去看眼科。因為根據我所學專業與經驗推斷:好的情況就是眼睛肌肉緊張過度,近視度數只是暫時加深;而壞的情況有可能是白內障。他反而覺得我是再推託驗光可能失誤的責任,不願意去,而且他振振有詞的說他的年齡不可能近視浮動這麼大,更不可能是白內障。好說歹說總算讓他願意去眼科了,結果出來,醫生認為他用眼過度,給了他一個名詞「假性近視」(我比較喜歡「調節痙攣緊張」的說法),醫生開了眼藥水,請他多注意用眼,再度複驗,果然度數跟我當初一模一樣。後續,他請了我一杯咖啡。上面例子說明:成年之後,只要用眼過度,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但我分享這個案例,不是為了表示我多厲害,而是引出另一個概念:危機
危機
如果只用穩態來理解眼睛,還有很多現象解釋不了,比如回看過去的十年,我們的身體與眼睛還是有看得見的變化。原因在於變化是會主動來臨的,有可能來自外部,如公司環境燈光太亮,導致眼睛酸澀;有可能來自於內部,比如眼睛的老化,導致看近模糊。而這時,變化就變成了我們的危機。
其實,大家對於用眼觀念都有一定的認知,但在「穩態」的大傘下,危機的來臨總是讓我們不自覺,直到危機降落時我們才驚覺穩態被打破的事實。
減少對抗與識別危機
穩定意味著事物不容易改變。有兩種方式可以理解這句話。第一種是減少抵抗,不要過度,尊重其原本的法則;第二種是有意識地識別危機。 減少抵抗意味著要適度使用眼睛,不要在疲勞下強迫自己繼續使用,不要做任何過度的用眼行為。識別即將到來的危機對於維持我們的視力穩定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注意到任何視力的變化,例如模糊的視力、乾眼症或眼部疲勞,我們必須及時尋求驗光師或醫生的幫助。這將有助於我們檢測任何潛在問題並在它們造成損害之前進行控制。 我們必須了解穩態不是一個永久的狀態,而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減少抵抗並意識到潛在危機是至關重要的。請記住,眼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至關重要的部分,需要適當的護理和關注,以確保其最佳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