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傾聽,時間效率更好
最近正在學習傾聽,因爲我發覺我有點專業的傲慢,在驗光時候,遇到病人在網路上查詢很多資料來問的;或是一些奇怪的問題時候,我發覺自己會隱隱約約表露出不耐煩。
常見的經典問題有:[抗藍光會讓眼睛更舒服嗎]、「吃葉黃素度數會下降嗎?]。這類問題回答了不下百次,回答到疲倦。再次遇到這種問題,我可能就會開始抗拒,不太想細細回答。但出於職業本能,我可能就會簡單的說:「不會」。
但我跟病人有很多的資訊量的差異,病人可能只是知道一個模糊的知識點,所以有很多疑惑想要詢問。而且病人沒有得到滿意解答,反而在決定配鏡方案會延遲的更久。
我不由自主想到我剛執業時候,由於都有認真的傾聽,細細的回答,反而效率更好,而現在雖然更多人尋求我的服務,但相對的虛耗時間更多。如果進行好的傾聽也許會有更好的互動效率。因此傾聽就應該更加練習與實行。
德才兼具爲擅傾聽者
從古至今,都有很多傾聽的例子,
[莊子-德充符]
魯哀公問孔子說:“衛國有一個面貌醜陋的人,名叫哀駘它。不但男人和他相處,都不想離開他,甚至見了他的婦女,也向父母要求說,與其做別人的妻子,不如做他的妾。因此,他的妻妾不下數十位,而且還有繼續增多的可能。”
“不曾聽說他倡導過什麼,只見他一味地應和人而已。不但如此,他既沒有權位救別人的災難,沒有爵祿去養活別人,面貌又醜陋不堪,除了應和別人外,只有「不思索身外的事」這樣的特長。那麼為什麼見了他的男女都如此親近他呢?想必他一定有異乎常人的地方吧!”
“於是,我把他召來一看。果然面貌醜得驚人。可是,和他相處不到一月,我便發現他有過人之處;不到一年,我竟萬分信任他了。那時國家正沒有主持國政的大臣,我就想請他來擔任這個職務。他既不答應,也沒有推辭,但沒有多久,他就離開了。為此我難過得不得了,像是失落了什麼似的,直覺得世上已沒有可以和我共歡樂的人。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孔子說:“我曾經到楚國去,恰巧看到一群小豬在吃母豬的乳。它們吃了一會兒才發現母豬是死的,頓時嚇得四處亂竄,這是因為母豬沒有知覺,不像活的時候那個樣子的緣故。可見小豬愛它們的母親,不是愛它的形體,而是愛那主宰形體的精神。”
“譬如:為陣亡的武將舉行葬禮時,不用布衣裝飾棺木;犯刑砍斷腳的人,不喜愛鞋子。這都是因為失去了根本。做天子的妃妾,不剪指甲,不穿耳洞;娶妻的僕從,只在宮外服役,不得再在天子跟前侍奉。為了要求形體的完全,普通人都須做到如此的地步,何況那德行完全的人?”
“現在哀駘它沒有說什麼,卻得到了別人的信任;沒有立什麼功,卻得到了別人的敬佩;甚至還使得別人把國政交給他,猶唯恐他不肯接受,這必定是才全而德不外露的人。”
這段文字是否有誇大,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叫做哀駘它的人,應該就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聆聽者,而且孔子很肯定的說他是才全而德不外露的人。
我想孔子指的是,有能力的人,不會吹噓個不停,也不會傲慢的不回答,更不會強勢的主導別人接受意見,反而更包容,擅於聆聽吧!
練習傾聽
太常想著如何表達,反而越來越少注意如何聆聽。當我們只顧著表達,往往會招致反感而且無法解決病人的問題;當我們開始聆聽,人們會開始互動與表達真實需求。聆聽,也許是一項我忽視的能力。
如何練習傾聽,精神分析學家-Erich Fromm提出過六個技巧,此外網路上也很多資源,就不再多加詳述。
這邊整理幾個常用建議:
- 注意力集中:專注地聆聽對方,不要分心或做其他事情。
- 保持開放心態:不要在意自己的想法或偏見,要以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和接受他們的想法和感受。
- 回應和鼓勵:使用頭腦、身體語言和聲音來表示你的關注和理解,並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
- 刪去干擾:避免在對方說話時打斷或改變話題,保持對他們的尊重。
- 詢問問題:如果你不理解什麼,請詢問清晰的問題以加深理解。
- 保密性:如果對方告訴你他們的私人信息,請尊重他們的隱私和信任。
做個小結,成爲好的傾聽者,可以成爲有工作效率的人,談話以對方爲中心,關注需要你的人,按耐住自己的表達慾望,認真的傾聽並提供幫助,容納別人的同時,別人就會容納我們,而達到雙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