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一個更好完成的目標

YUNG CHUN
A+A-
重置

脆弱的目標

上一篇文中,我們提到了我們容易設立一些脆弱的(護眼)目標,比如:

  1. 限制型:耗費意志力,為了擺脫現況;
  2. 被動型:依賴他人的限制或是事物控制,而非自己主動完成。
  3. 期待型:期待未來某個時候達成,很容易設定隨性,不具有可行性目標。

如何檢視

如果我們有一個目標,想確認它是否脆弱,是否具有可行性。我們可以用下列的問題去檢視。

  1. 這個目標前提假設是什麼?
  2. 前提對於我有沒有可行性
  3. 如有,那可以獲得的好處是什麼?
  4. 如果沒有,我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去驗證它?
  5. 檢驗過程中,有哪些可利用的資源?

在做檢視的過程中,其實很重要的是,我們在確認:

  • 我們的能力是否足夠
  • 我們是否有錯誤的認知
  • 我們的信息是否完整
  • 我們的動機是否真的需要還是想要
  • 我們是否有可利用資源
  • 我們的關鍵成果是什麼

檢視之後,我們其實已經了解過目標的限制性;當透過檢視之後,我們已經主動思考目標;當透過檢視後,我們的目標可行性已經考慮過。

而通過這個過程而設立的目標其實已經不再具備脆弱性,而是可以比較好抵抗意外的干擾了。

設立一個護眼目標

現在,我們來設立一個護眼目標,比如說「睡前30分鐘,處在一個沒有手機的環境」

那這樣我們就可以檢視了

  1. 前提假設:在睡前30分鐘沒有接觸手機,
  2. 可行性:大部分人都具備這個可行性。
  3. 好處:可以以有效的減少藍光的曝曬,提升睡眠品質而且不會因爲社交媒體的注意力導致睡前用眼過多。
  4. 檢驗過程中,可以利用的資源:
    • 可以安排睡前洗澡,洗完澡後就可以直接入睡
    • 可以安排睡前與寵物玩耍半小時。
    • 可以在睡前準備明日的早餐或食材
    • 可以在睡前利用電腦聽podcast
    • 可以在睡前學習冥想

利用意外的資源可以提升目標的韌性

明代大儒王陽明說過「知行合一」,他認爲如果知道但無法做到,那就不算真知道。而其實我們都不傻,但人性上就無法做到,所以在檢驗驗證上,困難的不是方法與方向,而是內心的阻礙。所以在檢驗時候,我們往往會有抗拒。

而出社會多年之後,我們行動力都會下降,說好聽是「愛惜羽毛」,其實就是對人生有疲態而不願意付出資源來驗證。

在這邊,可以加入一個意外的資源來幫忙自己,如上述的「睡前30分鐘,處在一個沒有手機的環境」,我們在檢驗過程中考慮的可利用的資源就可以加「意外」。

我已經在前面舉了一些例子,但可以加入一些特別「意外」的行動,如睡前醃泡菜、刺繡、寫書法都可以創造「意外」,增加你人生的新體驗,人性上更容易接受,達到一魚二吃或三吃的效果。

一旦有這些「意外」,加上假設驗證的流程,我們對於目標實現的可能就多了幾分。

也許你會想閱讀

發表留言